好多人不看好本山大叔的《乡爱》,可是不知道问什么,虽然我也觉得这些演员的演技并不一定娴熟和自然,我还会一集不落的等着看,一方面可能是我喜欢东北人语言的幽默,更重要的是整个剧集的环境和氛围,山明水秀的风景,直爽可爱的乡民,让我联想到了小时候在老家的生活——这么近,那么远。
这次回老家,一切都变了,小时候住的房子、院子、园圃都变不在了,去年夏天还能小聚到一些儿时的伙伴,但如今半个同学、伙伴的影子都没有看到,挺失落。
小时候。。。
春天,我们可以跑到油菜花地,看着满地金黄的油菜花没过身体,用小瓶捉蜜蜂,用竹竿和网袋做一支可以抓蝴蝶的工具,然后在田野里追着蝴蝶、蜻蜓奔跑。
夏天,到处都是蝉鸣声,午饭后,抱着大片西瓜坐在椅子上,不知不觉睡上几个钟头的午觉,醒来已是夕阳。
秋天,农忙。大家都很忙碌,收水稻、种小麦、栽油菜,等这一切忙好,闲暇之后,就一定会有人家办喜事唱大戏,有结婚的、添子添孙的、祝寿的,虽然演员不是科班名角儿,但也把大家伙儿感动得稀里哗啦,或是引着大伙儿笑得前仰后翻,有时候一段戏可以让我回味好几好久。
冬天,迎着大雾一帮孩子五点钟就从家出发,第一个到第二个家去喊着一块儿上学,再一起去叫第三个:
“鼻涕虫,你快点儿地”
“来了来了”“妈,我走啦”
“把早饭带上”
腊月里,爸爸从外地回来,带回来好多好吃的。腊月二十往后,开始发面、和面、洗萝卜、洗青菜,和上臊子肉蒸上几百个包子一家过年吃。去肉铺买上一根猪大腿,去菜市买上几条大鱼,再买些牛羊肉和蔬菜,就忙着准备年三十的年夜饭了,拿出几瓶平常舍不得喝的好酒,一大家子十几口坐在一块边看吃饭,边喝酒。小孩儿们大多吃不到几分钟都纷纷跑到屋外放炮去了,男人们就一起聊聊工作,谈谈国家大事,女人们就在一起聊聊家里那些个事儿,屋里热气腾腾,屋外鞭炮齐鸣,就两个字——热闹。
现如今,一切都变了样儿。泥路变成了水泥柏油路,自行车变成了电瓶车、汽车,鞭炮还是那么响,可早已不见了往日的激动心情。驱车去参观拆迁的旧址,一路上过去的老房子都消失净尽了,现在变成了一片荒芜的绿色。到了目的地才发现,一间是蔬菜大棚,一间是花园驿站,一间是农机农具博物馆。
或许在将来某一天,又可以生活在恬静适宜的环境里,鞭炮声阵阵喜悦,大人们贴着窗花,准备饭食,孩子们你追我赶,在院子里打闹戏耍。
变奏曲什么的
是呢
美女博客人就是多
你也喜欢本山大叔吗?本山大叔收山了!
你博客怎么又改版了啊,写了好多东西,挺有人气的啊。听说你那个了。。。?
机哥。。。
没有看过,对这类题材的不太感兴趣